手艺催花开 匠心绣中国

——潘鲁生为三八红旗手标兵颁奖

2023-03-10

3月8日,《花开中国》2023“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受邀参加,为荣膺“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民间手艺人石丽平颁奖。

节目中,潘鲁生与石丽平进行了线上交流,共话民间手艺,并邀请石丽平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观交流。

石丽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传承贵州松桃苗绣技艺20余载。她曾用8年时间徒步3万多公里,走遍贵州苗寨,挖掘苗绣技艺,收集刺绣纹样,她下大力气培训下岗女工、留守妇女等2万余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创新开发“苗绣+”系列产品,让千年苗绣焕发生机,她穿针引线,用生命和热爱织就一片锦绣天地……她在用自己“鸽子花”绣样和花灯组成的花路上,带领乡亲们“绣”出了美好的生活,她的事迹打动了万千观众。

潘鲁生指出,“民间文艺是生活的艺术,是人民群众巧手匠心的创造。”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民间文艺研究的学者,数十年坚守民间文艺使命,潘鲁生表示,“是一样的初心激励着大家”。

节目中,潘鲁生向石丽平和观众展示了一件珍贵的藏品——贵州苗族百鸟衣。百鸟衣色彩艳丽,图案鲜明,工艺精湛、款式经典,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这也是潘鲁生收藏的诸多民间工艺精品中的一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民艺博物馆还包含农事器用、手艺营生、锦绣衣裳、巧手红妆等十个单元、数十个门类,呈现了中国设计造物艺术体系生成、发展及变迁的面貌。“乡村里有我们文化的根。”潘鲁生表示,建立民艺博物馆,以全国田野采风的收获汇聚成民艺的世界,为的是存录中国传统民间生活的文化档案,搭建起续接中华造物文脉、服务当代设计创新的民间工艺文献基因库,沟通传统与未来。

民间文化生于民间、兴于民间,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来暑往中,留下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印记,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凝聚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弘扬民间文艺、延续中华文脉,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文艺事业的需要,也是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

潘鲁生指出,我们的民间手工艺被称作“母亲的艺术”,是母亲的巧手创造的,里面有特别深的母爱感情。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是这样一种心意,传颂千年。在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演进中,纺织、浆染、服饰、刺绣、鞋帽、编结、剪纸、面花和玩具等“女红”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妇女技艺,也扩展到整体的传统工艺与民间艺术之中,对辉煌的华夏文明起到默默推动作用的传承力量。当前,在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文化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乡村女性群体迅速崛起,成为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不可忽视的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

潘鲁生指出,据全国妇联的统计,妇女已占中国乡村劳动力的60%以上,她们承担着生产劳动、操持家务、抚养子女、照料老人等重担。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更多的女性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重返女性手工技艺传承中来。女性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妇女通过培训参与工艺遗产传承、培育传统工艺文化创意、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提升可持续生计的能力,以此改善自身地位等方面,正呈蓬勃发展之势。现在,乡村社区组织通过手工艺赋权女性群体,增进弱势群体间的相互合作,提升她们的自尊、自信以及乡村社区归属感,改善女性群体生存状况与精神风貌等方面,彰显了传统手工艺独特的社会价值,以及女性手工艺群落的整体性崛起。

潘鲁生表示,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手工艺的女性群体正在崛起,女性心灵手巧的文化创造力不断传承和发展。这巧手匠心的创造中,绵延着乡愁记忆,流淌着亲情温情,就像一条宽广的大河,润泽生活,温暖心灵。

在这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特殊时刻,让我们点赞那些心灵手巧、坚韧不拔的女手工艺人。她们的所到之处,一路生花,绘制了锦绣中国,成就了繁华世界。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作者:刘阳;校审:刘阳;复审:石龙潭;终审:韩文涛

上一条:学校召开2022年度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向校纪委会述责述廉会议

下一条:潘鲁生出席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