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

匠心独运 实践求真(四十四) | 工业设计学院“循迹”文化传承发展调研团

赴枣庄滕州、临沂郯城调研

7月17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循迹”文化传承发展调研团师生一行十余人赴枣庄滕州、临沂郯城继续开展文化“两创”专题调研,辅导员巩正、周元超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前往。

上午,调研团来到滕州巧林新鲁班(山东)玩具加工有限公司,了解鲁班文化传承发展,调研榫卯结构在积木玩具上的创新应用以及促进研学教育情况。“仅通过六根小木块,就可以实现造型的无限变化”,这六根小木块就是有着7000年历史的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榫卯。不同于固定造型的拼插玩具,由公司负责人、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金奖获得者郝立岩主创的巧林榫卯积木以榫卯为载体,结合积木的多变性,可以利用想象力拼插出各式各样的造型玩具。80后的年轻人郝立岩的创业之路从幼教行业跨界到文创行业,经历了漫长的蛰伏和等待,从设计到研发出第一个单体模块,从第一个模型到自己建厂批量生产,“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特质在他身上得以体现,也让他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底层逻辑。他说道:“守正创新,就是要守住榫卯结构拼插模式的根基,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应用至生活场景中才能弘扬传承好传统文化,这也是脚踏实地、敢于突破的人生哲理。”小到一个板凳,大到等比例缩小的东方冠、街市牌坊,成员们在观看一根根小积木变为一件件工艺品中,深刻感受文化“两创”就是要在守住传统文化根和魂的基础上,与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调研最后,郝立岩说起自己的未来规划,以研发课程体系的形式,通过研学课程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榫卯结构,传承鲁班文化,培养创新思维,让东方玩具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后,调研团先后前往鲁班纪念馆和滕州汉画像石馆,深入学习鲁班事迹和鲁班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成员们参观了“鲁班的成就”“鲁班的创新”“鲁班的传承”等展厅,详细了解了每块汉画石像的历史和文化,深切感受到榫卯技艺的文化内涵、鲁班精神的时代价值。





下午,调研团前往校友企业郯城润泽木制品有限公司,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代表项目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传承发展和创新转化情况,并与校友、公司负责人樊森开展访谈。“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残疾创业之星”“山东省残疾人创业标兵”……这些称号都是80后樊森靠着不服输和敢拼敢闯的劲儿取得的成绩,同时他也是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九代传承人。木旋玩具的制作需要经过备料、风干、下料、车型等9个过程,樊森从8岁就跟随父亲学习旋木,现在已经驾轻就熟,变成了养家糊口的手艺。“作为年轻人,热爱木旋就想要它永远传承下去,只有满足当代人民生活,才能将其发扬光大”,樊森坚定的说道。确实,文化“两创”的标语在他创办的润泽木旋非遗馆内随处可见。在木旋制作上,他不只拘泥于传统的老款式,而是不断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创造出新的产品来服务当代不同群体,有年轻人喜欢的木旋“香薰”、摆件,也有结合蒙氏教育打造的一系列幼儿启蒙玩具,这些新产品受到追捧、远销海外,正如樊森所说,“不断结合时代需求推陈出新,才是木旋玩具成功的秘诀”。同时,公司在樊森的精心经营下,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企业,解决帮扶特困残疾人就业23人,带动周边2万多人实现就业,它正以青年榜样的姿态、青春向上的力量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非遗传承、文化“两创”事业之中。





守正创新,是文化“两创”中不可改变的本源;敢于突破,是文化“两创”中青年行动的彰显。循迹过程中,团队成员从不同传承人身上既看到了许多相同特质,也探寻到能与之同频共振的青年“答案”。道路越走越远,道理越想越明,文化传承发展调研依然在路上,青年队员们的脚步将更加坚定。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