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韩妆扮艺术节人物专访(五)

2009-05-11
               


采访2009届毕业生

记者: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你是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创作出毕业作品?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于艺:对于我们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美术院校学习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学校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的创作以启迪。我们学校浓厚的人文特色也使我们在哲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都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建筑的体型关系,更好地表现建筑语言。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对建筑的功能空间的把握及建筑功能的分析。不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尽可能多地克服这些不足。
   造型艺术学院刘刚: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特别是学校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让我对自己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无论是从专业技法的运用,还是理论知识积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注重实践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在毕业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最直接的优势。
   我的毕业创作《山沟里的期盼》,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去年在黄土高原写生所收集来的材料为题材。从一开始搜集素材、确立创意、完善结构,到最后的绘制完成经历了4个多月的时间。在创作的选题上,我反复搜索了一些与题材内容相关的材料,便于充实创作内容。最终确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描绘了黄土高原上7个贫困的小孩蹲在门前吃面条的场景,以工笔与写意的结合,塑造工笔人物的形象,为的是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获得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飞跃,充分享受到创作的自由。注重整体气势、意蕴和主体精神的融合,避免只重笔墨趣味而忽视表达主观感受的通病,努力表现新的情绪、新的境界,这种内在的意蕴一方面来自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感悟,更多的则来自于心灵的再造。  
   我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传统主客观并重的意象审美观,品味其中宽泛的自由和充分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为坐标,拓宽创作思维的方式。吸收构成、装饰的元素,发挥色彩的抒情特征,在创作的语言形式上,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和抒情特征,有机地结合,大力发挥色彩在烘托意境、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以情赋彩,借色抒情,将色彩主观化,人情化。精心处理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表现力,烘托了意境、氛围,较理想地实现了预期的设想。其实质是在强调一种主观精神的内蕴之美,它源于对自然的感悟和心灵的重铸,也是意象的展现。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田英:毕业创作是我们大学所学知识的一个缩写和总结,如何把所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在毕业设计中加以体现,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用合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老师悉心的引导与培养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校的实践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能够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在毕业创作中进行结合,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学校实践型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同时这也成为了我毕业创作中的优势所在。
   我的毕业设计《流年》,是以玻璃材质为媒介,根据玻璃自身所具有的透明性、可塑性等特点,通过表面肌理的效果对比,表现时光与岁月对生活的雕琢之意,旨在通过此作品引起我们对生活和时间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虽然在毕业创作的后期烧制过程中由于对玻璃色料等的知识掌握不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个过程却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记者: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您得到了学校和指导老师的那些帮助?
   于艺: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魏溪清教授、胡英盛老师针对我的作品的建筑体型、建筑功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对于我们作品方案的确立和建筑的表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刚:从去年的9月份以来,到毕业创作完成,整个过程中,于新生教授和王鹏老师对我的作品的选题及制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并对我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老师的指导是我认识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对创作进行及时修正和完善,使得理念和实际达到统一。同时学校在我们的创作的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环境,让我们能够顺利地进行创作。在此我真心地感谢学校及指导老师在我们创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使我们的毕业设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田英:从选题、定稿直到创作完成,整个毕业创作过程我都得到了段建华教授、郑江涛老师等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正是有了老师的合理化建议,才使我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了及时的修正与完善,从而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让我们能够从容地完成毕业创作。在此我向给于我们大力支持与帮助的学校以及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者:你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是否将社会需求因素作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于艺:社会需求是很重要的因素,当前节能、环保的可持续设计已然成为建筑设计的潮流。我的毕业设计生态、灵动、生活,是以生态为主题的高层城市综合商务区,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奠定设计的理念基础,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刘刚:我在创作毕业作品时,考虑过我国的文化背景,及国内的一些情况,想通过我的作品反应出一定的社会问题,想从我的作品中表达一些寓意。
   田英:在毕业设计中我选择更多的是运用所学的玻璃知识来表达个人的创作理念和对玻璃材质本身特征的理解和探索,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社会需求因素。毕业创作的过程也是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习与总结的过程,期间通过不断的查阅资料、市场材料调查等方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将来的设计能与社会需求更好地接轨。
   记者:您对未来的设计之路有何感想?
   于艺:设计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多方面的信息获取方式。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建筑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作出更好的设计。
   刘刚:四年的大学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就这样悄然流失。可能当我们还在静静回味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流走。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的四年里,使我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审美,如何去创作美,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创作者。而这种艺术上的修养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且对于自己的未来,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一员,我会继续去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行业,在艺术的道路上洒下自己应有的痕迹。
   田英:毕业在即,回想一下四年的大学生活,学校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型教学培养模式,使我们无论在文化的修养、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在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年中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学习让我找到并更加坚持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感谢学校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艺术之门,毕业并不代表结束,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一名学子,在此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选择从事并继续探索与艺术相关的道路,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

(院报学生记者耿建斌、王晓凤采访)

上一条:2009中韩妆扮艺术节人物专访(六)

下一条:2009中韩妆扮艺术节人物专访(七)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近期热点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