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展览——2024级新媒体艺术班《设计基础》课程作业展。此次展览以《生成时代,回溯与共鸣》为主题,展示了学院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专业教学方面的初步成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据了解,《设计基础》是新媒体艺术专业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此次展览中的课程作业均出自大一新生之手,他们以“对物种演进的叩问”为创作主题,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图形图像创意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幅幅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作品。
任课教师宋玉远说,这些课程作业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于表达技巧的熟练掌握,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态主题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视角。据他介绍,此次展览是积极响应和落实学校《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实践。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他欣慰地表示,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还锻炼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完美诠释了课程所设置的创作主题,达到了课业要求。
《设计基础》课程的学术顾问顾群业教授说,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充满想象力的创意才是根本。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参与艺科融合创新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创新应用能力。顾群业认为,任课教师宋玉远和孔青老师将AI技术融入课程,是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社会需求的积极尝试。他评价本次课程通过艺科融合、以展促学,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史前余晖---灭绝的霸王龙》 鲍子煜
《冰河世纪-灭绝的猛犸象》 徐文聪
《史前霸影-灭绝的剑齿虎》 孙钰堂
《藏怒宿怨---灭绝的远古野牛 》 刘子政
《眺望》 曹伟业
《污浊蓝域》 刘昊霖
《远方》 于子涵
《问鼎苍穹--灭绝的始祖鸟》 范钰涵
《猞猁的孤独---废墟中的栖息地》陈佳慕非
《“金沙滩”-孤独的无助》 孟楠
《黄昏下的挣扎》 刘子政
《无助的守望》 刘子政
《“SOS”2 》 董玉双
《“SOS”1》 董玉双
《污浊的海底——鲸的无声哀鸣》 董明明
《废墟中的象影》 王天慧
《苍穹之眼》 王冠杰
《白鹳的“故乡”》 孙钰堂
《焦思苦虑---晚霞》 孙海涛
《回天无力》 宋馨悦
《流星赶月---夜幕下的守护者》 朱云腾
《“旖旎风光”--血泊悲影》 张睿
《林中鹿城》 吴硕
《万墟之间一点“红”》 王子涵
《伤情》 孙佳艺
《回望》 王文硕
《孵化》 张佳怡
《褐色森林》 赵振清
《荒野构成》 侯默璇
《哀思》 黄子译
《水獭漂流记》 张若凡
《海洋之殇》 尹天宇
《灵眸倩影》 陈思彤
《栖息地》 王莹
《狮行废墟》 屠晨航
《凝视的眼神》 徐雪婷
《海岸遗韵》 陈子涵
《 危险邂逅》 郎梦鸽
《孤鸟》 鲍子煜
《幸存———战火中的回眸》 李祎纯
《生命的守望----家园》 仝珂馨
《林火眠犀》 马丙瑞
《委屈的眼神》 陆星宇
《寄生》 谷晓晴
《“海孤”——最后一只中华白海豚》 牟一丹
《归途》 谢展晨
《犀牛角坟场》 璩骊霖
《网住的天空》 陆星宇
《寻觅》 王小妍
《守护环境——鹿境》 滕昊
《饥寒》 王子恩
《海洋之殇》 刘昊霖
《再回首》 范钰涵
《碧海悲鸣--海豹之殇》 姜少波
《静坐--迷失的方向》 汤玥蕾
(初审田金良、复审张光帅、终审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