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23年8月1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主题论坛在青海西宁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中国国家公园主要保护成果,对优秀团队及个人进行表彰,并发布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公园感知系统”成果、《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国家公园监测技术指南》和《国家公园(中英文)》首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陈刚、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晓军发布中国国家公园标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主任潘鲁生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潘鲁生以“国家公园的文化品牌建设”为题,从国家公园品牌建设的品牌定位、品牌塑造以及品牌传播三个方面展开发言。他提出过去十年,国家公园已经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今天,就是要做到如何从有到好的工作,这个“好”就是品牌建设的过程。当前,国家公园的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我们亟需加强系统研究和实践,塑造好国家公园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国家公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真正做到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同时,让世界看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这张亮丽名片。
潘鲁生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国家公园的建设是“国之大者”,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国家公园进行品牌定位,首先要明确,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以及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理念,是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遵循。其次,要明确国家公园建设的人群定位,满足大家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最后,要明确国家公园建设的价值定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潘鲁生认为塑造国家公园文化品牌,要坚持系统性、共时性以及人文性的要求。其一,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起国家公园文化品牌的整体视觉框架。其二,国家公园的品牌塑造必须充分体现国家公园的资源价值、特色,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传承好国家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最后,国家公园品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多维度思考品牌建设,推动品牌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
潘鲁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公园文化品牌传播的实践路径。首先,要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塑造好国家公园的文化形象。要积极挖掘并利用好国家公园内部的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促进国家公园文化资源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第二,要创新文旅融合的形式,培养全民参与的生态意识。第三,要搭建多元传播的渠道,提升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度。通过多平台互补、多渠道配合的方式,给国家公园文化展示传播、转化发展插上“活化”的翅膀。第四,要完善国际话语体系,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最后,潘鲁生强调,国家公园是塑造国家生态品牌,传播国家生态形象,讲好新时代中国生态故事的重要载体。国家公园文化品牌的塑造,要始终坚持以代表性的工艺、图式、材质再现民族的文化智慧和思想理念,以时代性的主题、图景表现社会的发展面貌及生机活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形象表达。
(转自微信公众号“潘鲁生民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