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崔永新,凭借《摄影师的妻子》获得2012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沙龙展金小孔影像大奖。本届双年展共收到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000多位摄影师的42000余幅作品。经过各位专家评委认真、公正、公平、公开的评选,崔永新和荷兰华裔摄影家卢志浩折桂,荣获双年展金小孔国际影像大奖。2012年10月,崔永新参加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他。
崔永新 《摄影师的妻子》
习惯在特殊天气拍片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摄影师的妻子》这幅作品来参加展览呢?
崔永新:摄影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奔波,逢年过节有时都无法与家人团聚,所以我觉得摄影师的妻子都是不易的,当时拍这个照片就是祝福所有摄影师的妻子幸福快乐。
记者:那你拍摄的这个主角是你的妻子吗?
崔永新:是的,她也是我们随从拍摄的组员,并且我们彼此之间都很了解,拍出的感觉可能会好一点,所以我选择自己的妻子作为这张作品的主角。
有人看到《摄影师的妻子》这幅作品会联想到世界末日,其实这是在前一段时间,“苏拉”和“达维”两个台风路过青岛时拍摄的。当时大海是雾蒙蒙的,相机像是淋在水里一样,我把塑料袋捅了个洞,套在相机上拍的。海边还拉着警戒线不许越过,害怕大浪打过了把人卷走,海边全部戒严。
我认为对于摄影,你可以选择一个特殊的天气去拍摄,这样拍出来的效果才会更好。
记者:当时你拍摄《摄影师的妻子》这幅作品的时候,是抓拍的吗?还是因为想要拍这种天气?
崔永新:我习惯于拍片的时候专门找一些比较特殊的天气。去青岛拍摄之前,我已经注意到台风要来了,这是很难遇到的,所以拍出的作品也就很有意义,这种抓拍特殊天气也可能是我过去拍风光养成的习惯吧。
现在摄影技术比较发达,无论天气如何都可以拍摄出好的作品了,但是我还是喜欢天气不好的时候拍些东西。
摄影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记者:你多年从事摄影,那它对你的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崔永新:我拍片有十几年了吧。现在它已经和我生活融为一体了,我每天没事就会拿着相机去拍。
记者:最初什么样的契机使你开始摄影创作的呢?
崔永新:我喜欢大自然的美丽风景,所以刚开始拍的风景比较多,我现在比较喜欢人像,给我太太拍的这个是第二次获奖了,第一次是获尼康金镜头奖,那个奖项的证书是由镂空的铂金做成的,很不错。
记者:模特也很重要啊。那摄影现在带给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什么东西支撑着你一直从事这个工作呢?
崔永新:现在摄影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第一次跟摄影团出去拍片就在《中国摄影》上发了四张片子,这是国内第一流的摄影刊物,并且还获得了“优秀反转片奖”,那时候的兴趣就一下子提上来了。
记者:十几年拍摄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那么你这次来参加这第四届摄影双年展,你对这个展览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崔永新:挺不错的一个展览,我很有收获。
由美术转到摄影
记者:我们注意到你也拍一些人体摄影,你觉得人体摄影会不会掺杂一些商业因素在里面?
崔永新:这个是肯定会有,现在国外的很多作品也是这样的。现在社会很多事情都讲求商业价值,比如模特走秀,几乎全是透明的,太正常了。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谈过这个问题,现代的人体摄影被好多人批判,其实是好的作品太少,所以大家都会对人体摄影有点误解。国内的人体摄影主要是在《人像摄影》上发布,前几年我就经常在上边发布一些。
记者:今天来参观展览的有很多是摄影专业的学生,我代表他们提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他的经验和阅历对摄影艺术很重要,请问如何具有这种素质呢,是通过行走还是阅读大师的作品?
崔永新:我之前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经常聊到这个问题。现在摄影器材越来越先进了,摄影技术也很容易掌握,所以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摄影的拍摄,对于不满意的作品也可以及时删除,非常方便。
阅读大师的作品可以增强自己对于作品好坏的鉴赏能力。阅读的时候并不一定非得阅读摄影作品,也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评价一个摄影作品的好坏,并不是去构图,用光等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关键是你所拍摄的内容。大师也是这样,他会选择那些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进行拍摄,而不是把拍摄工具放在首位。
记者:如果选择倒回十多年前,你还会选择摄影吗?
崔永新:会,肯定会。我们刚开始拍的时候,我们只知道拍风景,现在通过互联网,通过这种摄影交流,我们知道原来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拍的很美好。拍家人这种简单的题材虽然花费不了很多时间,但是你要一直的拍下去,把你要拍摄的主人的生活点滴、情绪都要记录下来,这样一个流动的人生轨迹,才会有意义。所以说,摄影题材以及方式很多,关键是看自己选择哪条路,选择好了就一定要坚持的拍下去。
采写: 张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