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挖掘农村这个“富矿”。在今年的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潘鲁生向提案组递交了关于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为发展我省农村文化产业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提起文化产业建设,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游戏等这些在城市里快速发展的产业。但
潘鲁生认为,农村文化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以生产中国结而闻名全国,中国结都是以农户为单位手工制作的。2007年,红花乡的中国结总产值2200万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红花乡家家户户编制中国结的场景,让
潘鲁生很受鼓舞,“那里从事中国结制作的农民多达7000多人,占全乡人口的10.9%,人均年增收3100多元。事实证明,农村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潘鲁生介绍,作为农村文化产业资源大省,我省有着丰富的手工艺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手工艺文化产业资源有雕刻、陶瓷、刺绣纺织、草柳编织等十几品类的上百种产品,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核雕等十几项。我省的乡村旅游资源也特色鲜明,包括以渔村为代表的胶东乡村游、以“民俗村”和“古村”为代表的鲁中乡村游等。
如何把优势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潘鲁生给出了8条具体对策和建议:政府规划与农民意愿相结合,打造品牌战略;以现代方式整合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新产品;构建特色产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健全农村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外部环境建设;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保障农民权益;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