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定稿“长”高了1米多
孔子标准像正式揭幕向全球发布之前,记者采访了主创者——山东工艺美院教授胡希佳。胡教授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孔子像的创作以及背后的很多故事。
比初稿“长”高了1米多
孔子像初稿像高只有1.2米,此次定稿的标准像高度却接近2.6米,孔子像一下子“长”高了近1.4米。
初稿由于较小,面部的眼神、表情表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定稿上这些方面都有所改变,神情更加慈祥,特别是眼神的表现更加温和,同时照顾到目光在各个角度与观众的交流,让孔子给人以更可亲可敬的感觉。而孔子标准像定稿中,双手相握的姿势、佩剑的位置、鞋子形状以及塑像底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定稿用了近两个月
孔子像初稿的创作用了一个多月,定稿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在制定孔子标准像工作的过程中,创作组反复论证,其间还组织了儒学专家、历史学家、雕塑、绘画艺术家、孔氏后裔等有关人士,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创作人员还专程请教了任继愈、钱绍武、张立文等学术、艺术大师,不断对雕像作品进行修改完善。此次发布的孔子像由青铜制成,包括底座在内重量大约在3—5吨之间,最终是在枣庄制作成功的。
尊重历史不神像化
胡教授介绍,表现孔子形象遵循了尊重历史、正面表现、形象传神不神像化,分析古人对孔子的记载和描述,借鉴前人对孔子的描绘,寻找和表现众人心目中“约定俗成”的孔子形象等原则。把孔子形象定位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同时,还要塑造出大家心中的孔子形象:一位慈祥、温和,有思想、有涵养,可亲、可敬的长者。